【校友专访】从机电匠人到“追光”先锋——记93届机电专业张付龙校友

共有10位读者访问过此文发文部门:必赢线路检测中心发布时间:2025-08-02 08:48:51发布人:主站复审

图片


汕头市国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


成立于2017年,专注新能源领域。核心业务含光伏投建运维、储能、充电桩及碳排放权交易,立足粤闽市场,服务工商业用电大户。

服务团队由国务院津贴专家领衔,电力与钢构精英实操,有兴华牙科诊所等示范项目及市级光伏科普展厅。

自研“能源医生”智能平台,追踪N型TopCon等前沿技术,提供“光伏+储能+碳服务+虚拟电厂”综合方案,助力绿色能源转型。

图片

导语

从懵懂选择机电“学手艺”,到下岗创业摸索,再到敏锐抓住时代机遇投身光伏蓝海——汕头国源光电总经理、必赢官网93届机电专业校友张付龙,用他的跨界奋斗史证明:每一次“偶然”的转身,都是厚积薄发的必然。“干一行,爱一行,精一行”的匠人精神,在他身上熠熠生辉。今天,让我们走进他的“光电世界”。

图片

一袋零件点燃的光电火种


回想在母校的求学时光,张付龙坦言当初选择机电专业,源于农村孩子朴素的认知——“学门手艺,修拖拉机,不当农民”。

然而,真正进入学习后,一次电子实验课点燃了他的热情。“每人发一袋零件,组装成收音机。当听到自己亲手组装的收音机传出电台声音时,那种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成就感,至今难忘。”这份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具象成果的强烈震撼,不仅埋下了技术人生的第一颗种子,更塑造了他对“实践求真”的信仰——这正是“新质生产力”赖以萌发的沃土。

图片

张付龙在机电学校(左一)


“光”的转型:从车间到光伏蓝海

毕业十年,张付龙在汕头机床厂完成了扎实的技术淬炼。缠绕的电线、闪烁的指示灯,无声地塑造着他的工程思维。

2003年下岗后,他转战空调制冷工程。看似偏离轨道,实则为未来“追光”悄然蓄力。机械结构、电路设计、工程管理……这段“跨界”经历,意外编织了一张坚实的技术网络,成为他日后理解复杂能源系统、驾驭光伏蓝海的“隐形翅膀”。

图片

毕业后工作照

2017年首次接触光伏电站,他豁然开朗:“所有知识都串起来了!” 他敏锐判定这是“大有可为”的朝阳产业。 面对当时潮汕光伏市场稀少且混乱的局面,他匠人严谨本色显露。他带领团队在汕头不同方位投建了4个小型电站,用一整年时间实测、对比不同产品的发电数据,为后续发展打下坚实根基。

尽管疫情曾短暂放缓脚步,但2021年的全国性限电潮,有力印证了他对光伏产业“爆发期”的前瞻判断,也彰显了其“追光”眼光的精准。2022年,国源光电果断聚焦潮汕工商业市场,用光伏电站切实为企业降本增效。


让阳光生金:打造闽粤新能源标杆

如今的国源光电,已崛起为粤闽新能源服务的闪亮标杆。其核心竞争力,正是以“新质生产力”为内核的综合能源解决方案。

创新引领,打造标杆。

成功落地区域首个BIPV示范项目——兴华牙科诊所,让建筑披上“发电外衣”,阳光秒变电能,是技术创新与工程落地的完美结晶。

图片

建设市级光伏科普展厅,承担推广新能源“新质生产力”的社会责任。

图片


智慧运营,数据赋能。

自主研发的“能源医生”智能运维平台,24小时守护电站健康,以数字化手段提升能源管理效率与可靠性。


技术敏感,精准适配。

面对光伏技术的快速迭代(如N型TopCon、ABC、HJT),国源研发团队坚持“第一时间实测”。 在真实环境中收集核心性能数据,深度分析不同技术的场景适应性与成本效益,只为在项目中为客户锁定投资回报最优、最契合需求的解决方案,让数据驱动决策,科技保障价值。

图片


生态融合,前瞻布局。

构建 “光伏+储能+碳服务+虚拟电厂”全链条能源服务生态,打破单一服务边界,整合创新要素,这正是新质生产力在能源服务模式上的生动实践,目标是成为企业信赖的“综合能源管家”。

图片


破局内卷:技术迭代是永恒机遇

“全球顶尖的光伏技术在中国,却卖着‘白菜价’。” 面对激烈的行业价格战,张付龙坦言压力,但更看到技术迭代带来的巨大机遇:“钙钛矿电池从实验室走向量产,就像当年晶体管取代电子管,这是行业的新曙光!”

为此,国源光电正加速从单一光伏服务商向“综合能源管家”转型。“光伏+储能+碳服务+虚拟电厂”的战略布局,源于他对未来的清晰洞见:“不稳定的发电如同没有稳压器的收音机,只有配上储能,新能源才能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。

这不仅是商业模式的升级,更是通过技术创新与应用融合,解决新能源核心痛点、释放“新质生产力”的关键路径。


科普情怀:让更多人了解光伏

深知潮汕地区对光伏认知的不足,国源光电不仅打造了光伏展厅,通过提供公益讲座、光伏知识科普展览,向社会公众普及光伏科学知识。

此外张付龙这位曾经的“理工男”,更是克服镜头前的犹豫,开通视频号坚持科普,已发布200余条内容。其中揭露“光伏骗局”的系列视频引发广泛共鸣。

持续的科普行动,不仅擦亮了行业,更是在破除认知壁垒,让代表“新质生产力”的光伏新能源能够真正“飞入寻常百姓家”,惠及更广泛的人群,践行“让好技术创造大价值”的初心。

图片

寄语后学:做一颗“会发电”的螺丝钉

回望来时路,张付龙对学弟学妹的寄语带着工科生的务实:“一颗螺丝钉,看似简单,却蕴含材料、精度、防锈等几十种学问。做到极致,就是匠人。”

他鼓励后来者:“选准你热爱的领域,专注深耕。学精、学细、学专——这是未来趋势,更是‘新质生产力’时代对人才的呼唤!”

 


从“修拖拉机”的朴素理想,到绿色能源浪潮中奋力“追光”的开拓者,张付龙校友的每一次转身与跨越,都烙印着对技术的笃信、对机遇的敏锐,以及对“实干兴邦”的坚守。

他以匠人之心筑基,以先锋之姿探索,通过技术创新、数据驱动、模式融合,不断突破边界。他深耕的身影,不仅点亮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绿色之路,其打造的标杆项目与持续科普,更如星火般,点燃了区域绿色转型的希望之光。

他的故事,是个人奋斗与国家战略(双碳目标、新质生产力)的同频共振,是“匠人精神”在新时代的璀璨升华。期待张付龙校友与国源光电,继续以创新为炬,在构建绿色低碳未来的壮阔征程中,照亮更广阔的天地!


采编 | 黄海美

初审 | 吴政伟

复审 | 江浩生


返回原图
/